鲸媒体专访俞敏洪,对商业决策讲了一些自己的看法。
1我不是成东青
对于新东方不甚了解的读者,要走进俞敏洪,走进他的内心跟思想,那这一部让他内心百感交集的电影《中国合伙人》一定是一个最好的开场
之所以说他百感交集,是因为俞敏洪自始至终不承认成冬青等同于俞敏洪,中国合伙人的故事也不完全平移自新东方的历史。
迟耀明:《中国合伙人》这部电影,您觉得电影中的描述跟事实最不符的一点是什么?
俞老师:大线就是它整体上跟我们这帮人还是挺符合的。那中间不符合的一个是有些故事情节吧。三个合伙人在一起把一个培训机构给干起来,那现实情况实际上是我先干起来了,后来王强、徐小平加入的。
但是中间的一些争吵有一点点影子,但现实中间的吵架比电影中要吵得厉害多了。
还有一个就是跟美国谈判,实际上美国人是滴水不进的,除了跟新东方打官司,别的根本就不跟你谈。
迟耀明:电影出来后其实是为新东方做了一个莫大的广告,而且还是一个免费的宣传。所以您现在是怎么看这部电影的?
俞老师:电影首映式的时候我去看了以后挺失望的,因为把我的那个形象成东青描写得太窝囊了,而且另外两个形象一反衬描写得太完美了,这个我觉得特别不开心。
后来没想到它当年弄了5个多亿的票房,给新东方带来了一个巨大品牌和公关宣传。
2我创业其实是被时代裹挟
1991年,俞敏洪从北大辞职;1993年,俞敏洪创办了新东方;2006年,新东方敲响纽交所交易钟。
10月24日,全国工商联发布《改革开放40年百名杰出民营企业家名单》,其中,俞敏洪是作为教育行业唯一上榜的企业家。
然而,如果追溯俞敏洪与新东方的渊源,还要从上个世纪90年代的时代背景说起。
迟耀明:俞老师,90年代初的那一波下海的热潮当中,您一头扎进了中国民办教育的这个行业、这个领域,某种程度上来说是那个年代创业者当中的一个异类吧?
俞老师:我当时出来还不是抱着创业的目标,纯粹是想赚点钱到美国去留学。另外当时北大给了我一个处分,我觉得很不舒服。
所以我不算是冒险的个性,不是说什么抛弃一切、都抛出来非要创业,并且有一个伟大的创业思想、一个教育理想,完全不是那么回事。
3我做过最好的投资:25年,300多倍
俞敏洪,是一位教育家,这毋庸置疑;但同时,他也是一位投资人。带领新东方走过的这25年的岁月里,俞敏洪投过自己的高管、投过跨界敲门而入的创业者。
这25年里,他赚过、他也亏过,从他手里出来过掌通家园、凯叔讲故事、尚德机构等发展得不错的项目,他指缝间也漏掉过一些教育独角兽。
对于这些投资,俞敏洪显得很淡然。对他而言,人生到目前为止最棒的一笔投资,反而要追溯到二十多年前。
迟耀明:什么时候您己开始脱离贫穷?和有名这件事是同时(发生的吗)?
俞老师:应该是两个标志吧。
第一个标志是我去买饭菜就发现自己买鱼的时候就开始买活鱼了,因为活鱼和死鱼的价格是差了五倍的。
那另外一个标志就是出国读书,我之所以要从北大出来,主要是因为想自己挣钱以后到美国去留学,那等到后来,其实发现自己留学的费用已经绰绰有余了,因为我大概出来的第一年就赚了十几万人民币。
迟耀明:那您做了什么?
俞老师:当时中国还没有房地产,中国的房地产大概是95年以后才真正开始,所以当时花了3万块钱(买房)。
北京买房没有公寓房,买不到,所以就跑到了现在颐和园北宫门后面有个叫青龙桥的地方,有一个老百姓的三间土房子。
迟耀明:宅基地。
俞老师:那三间房子,后来他们告诉我,原来那户人家是在青龙桥那个地方帮着看皇家园林的,既没厕所也没厨房,但是就有三间土房子。我觉得这三间房很好了,这有个院子,院子里有两棵大枣树,当时就觉得自己有个家的感觉。
这三间房现在还在,马上就要被拆了,现在国家给我的估值是1000万。3万块钱到1000万,总共加起来是20多年,差不多,25年,也算增值增得不错的。
迟耀明:300多倍的回报。
俞老师:300多倍,25年。这是我迄今为止最好的投资。
4我不是很喜欢我这种个性的创业者
很多人定义新东方的文化会喜欢用“包容”一词,而这种包容文化的形成与俞敏洪个人的性格脱不了干系。
从早前的罗永浩、李笑来、古典、李丰,到最近的周思成,走出众多创业者的新东方以“黄埔军校”的江湖地位开始展开拳脚,将触角伸向带有公益性质的商业培训领域。
今年6月,俞敏洪正式宣布成立东方坐标学院,定位于“发现和培育一千位能够改变万亿教育产业格局的未来商业领袖”。从“被出走”到“主动出击去连接和培养”,俞敏洪带着他的新东方又在丰富着他的教育森林。
但俞敏洪却坦言,他不是很喜欢他这种个性的创业者。
迟耀明:俞老师您觉得您性格中间有没有那种桃园结义的情怀?
俞老师:那我性格中间这个(情结)是非常明显的。
迟耀明:遇到跟您个性非常像的年轻人,您会持什么态度呢?
俞老师:其实你很难判断出这个人的个性是不是跟你相像,是吧?比如说我个性中间有非常容忍的、宽容的,甚至是不断退让的状态。
迟耀明:(还有)超强的共情能力。
俞老师:但是当我看到一个创业者他也是容忍退让,反而我觉得这个人不行。一种非常果敢的,甚至有点鲁莽(的性格),有的时候反而我是欣赏。
那有的时候我还会分析我的个性,这种柔软的部分导致了新东方很多时候的变革没有推进的问题。
迟耀明:是非常微妙的一件事。
俞老师:对,是一种比较微妙的关系。当然我现在看创业者,我更多会去看他的决策能力和判断能力,还有他的团队建设能力、他对项目的热爱能力,像这些东西都是我比较看重的。
5我承认新东方落后了,但这只是暂时的
俞敏洪多次表示:“教育市场一定不会一家独大。”
在他看来,教育领域应该是一个百花齐放的地方。目前中国培训市场领域的空间是非常大的,尚且还有足够的空间等待开辟。他也希望未来中国教育领域,能够在新东方这样的大树下成长为一片森林。
那现实看来,确实整个教育的生态环境都变得些许不同。这批新兴教育企业在红海厮杀的结果,是众多独角兽和准独角兽们诞生,强有力地打破了教育界一枝独秀的单调局面。
于是有一种声音出来:新东方落后了,俞敏洪老了。
对于这种质疑,俞敏洪显得足够坦率和真诚。
迟耀明:俞老师您刚才提过您的性格会让新东方很多的变化、成长是循序渐进式的,这跟您的性格其实是高度相关的,那您觉得在当今……
俞老师:我从来不怕新东方被人说是落后的,或者是一时落后的。
迟耀明:但是现在是一个变化特别快的商业世界,您不担心这样的节奏会……
俞老师:但是变化快不等于能够把原有的商业逻辑给摧毁掉,或者说原有的人们最核心的要素给摧毁掉。
迟耀明:一定会不断有声音在说新东方落后了
俞老师:其实也是落后了。
迟耀明:然后说俞老师老了,说新东方的创新能力不足了。
俞老师:这三个评点都是对的,那这里面很简单。
第一,我确实是年龄比较大了。我一直认为新东方必须把更多的天下让给年轻人。
第二,就科技的应用来说,我是完全抱着拥抱的态度,但是这里面依然有一个障碍,这个隔阂不是说我心理上的隔阂,而是知识结构上的。
迟耀明:具备这样属性。
俞老师:对,具备这样技术属性出身的人,现在在新东方占据了核心的领导岗位。这件事情我觉得算是新东方的一个调整吧,所以技术方面其实我们也在赶上。
但是我觉得未来再往后放3到5年的话,我觉得新东方在把科技和教育结合的方面,应该在中国的教育公司里依然是排在前面。
来源:鲸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