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主办“亚洲绿色低碳研讨会”
2012年8月31日和9月1日,由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名古屋大学和北京大学联合主办,国家发改委能源所、北京联合大学、国际低碳经济研究所等单位协办的“亚洲绿色低碳研讨会”在京召开。由于亚洲是世界上经济 发展最活跃的地区,也是能源消费和碳排放增长最快的地区。本次绿色低碳研讨会是为了促进亚洲国家的环境保护与节能减排行动,加强亚洲国家的环境与低碳经济 合作研究
研讨会上,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校长施建军、日本学术振兴会驻北京办事处佐佐木卫在研讨会上致辞讲话,来自中国、日本、德国、马来西亚等国的著名大学和研究机构的20多位专家学者就亚洲主要经济体的低碳经济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等议题作了发言,80多位学者与会进行了讨论。
研讨会期间,南京大学环境科学研究所的朱晓东教授就备受关注的PM2.5问题发言,分析了其形成的机理,提出了如何进行监测和评估的科学对策。湖北经济大 学讲师王丹介绍了环境与气候变化对中国粮食安全的威胁,并提出可相应对策建议。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与环境研究所所长潘家华就环境与气候变化问题作了评论性 发言。北京大学环境与城市学院教授栾胜基根据独立的调查结果,就中国农村经济发展中的环境污染问题作了主题演讲,呼吁政府和社会加大农村环境治理的投入。 日本名古屋大学教授薛进军还分析了日本核泄漏所造成的核污染问题,呼吁关注核污染这一新的环境问题。
中国的碳排放总量已居世界首位,并还有继续增长的趋势,对此,国家发改委能源所副所长戴彦德、研究员白泉依据十二五规划的绿色发展主题,分析了能源供给与需求的情景,提出了如何实现十二五节能减排目标的措施和政策建议。
中国国际贸易中的隐含碳问题是本次研讨会的焦点之一。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副校长赵忠秀分析了中国生产高碳产品、出口低碳产品的产业和贸易结构,指出隐含碳问 题应成为今后国际气候变化谈判的重要议题和贸易结构转换的课题。西安交通大学教授冯宗宪教授、日本名古屋大学薛继军教授在关于碳关税的合作研究中指出,征 收中国产品的碳关税有悖WTO的自由贸易原则和法规,是一种贸易歧视,而中国若征收报复性关税,会引发贸易战,造成世界经济衰退、福利下降的双输结局,因 而应当将贸易和气候变化问题的结合起来,通过谈判而不是单方征税来解决问题。与此同时,欧洲经济研究中心的安德鲁教授分析了欧洲碳排放体系,武汉大学的齐 绍洲教授总结了湖北省碳排放市场体系试点的经验,建议建立和完善碳排放体系,不能长期依靠政府政策,而是通过增加市场刺激来节能减排。北京理工大学教授魏 一鸣等人的研究分析了中国的碳税征收及其影响问题。
日本3.11大地震和福岛核泄漏事件对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核能发展的气候变化承诺和能源政策提出了新的课题:要不要核电?要多少?怎么发展?日本名古屋大学 教授、发改委能源所兼职研究员薛进军,日本政府能源政策问题智囊之一、东京大学教授松桥隆二在他们的研究中分析了和泄漏事件的经济与与政治影响,认为日本 将从“核能立国”过度到“脱离核能依存”,逐渐减少核能的比例,而这又会直接影响日本调整其碳减排的目标。这些都会对世界能源安全和核能发展计划产生影 响。
马来西亚理工大学教授马斯塔法运用实例分析了棕榈油产业的低碳发展模式,认为棕榈油生产既能解决能源问题,又能促进循环经济发展,节能减碳,从而实现低碳经济发展。
日本名古屋大学的西村真等人的研究表明,发展绿色低碳发展需要将创建一种新的商务模式,将低碳经济打造成一个新的增长点和产业。
在今年年底,联合国可持续发展会议和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多哈大会等会议上,会对本次“亚洲绿色低碳研讨会”会议研讨成果进行交流,为一些亚洲国家提供政策方面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