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熊光清:中国梦引领中国外交新布局
(来源:人民论坛网 2017年4月12日)
(来源:人民论坛网 2017年4月12日)
核心提示:中国的强国梦需要多方面的支撑,强有力的外交工作无疑是强国梦的重要支撑之一。近年来,中国在外交工作方面大力打造以中国为中心的经济辐射圈,大力加强塑造国际机制的能力,大力提升在国际政治格局中的地位,形成了对强国梦的坚实有力的重要支撑。党的十八以来,中国领导人以“中国梦”引领外交工作,提出了许多处理国际问题的新理念和新观点,例如:提出“和谐世界”、“新型大国关系”、“人类命运共同体”等理念,强调坚持正确的义利观,极大发展了中国的外交理论。在实践方面,中国注重大国外交、周边外交,以及与其他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关系,力推“一路一带”战略,不断增强国际话语权,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可以说,强有力的外交工作构成了中国强国梦的重要支撑。
大力打造以中国为中心的经济辐射圈
近年来,中国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大力打造以中国为中心的经济辐射圈,从而加强了对周边国家以至对全世界的经济影响力。中国经济近30多年的快速增长所带来的强大经济实力的能量开始展现出来,并成为中国实施这一宏大目标的有力后盾。尽管中国经济减速成为定局,经济结构亟待优化,经济质量也有待提高,但是,其发展速度仍然相比其他国家具有很强的优势,并丝毫没有使中国实施这一目标的意愿降低。中国经济全面融入世界的外向型特征,中国充裕的资本需要更大的国际市场,以及中国经济发展对国外资源的需要,都使得中国不得不在对外开放方面迈出更大的步伐,并使之不得不寻求在世界经济领域更大的影响力。
近年来,中国力推“一路一带”战略,这一战略已经成为中国外交工作的重大举措。“一带一路”作为中国首倡并积极推动的战略,展示出中国希望通过带动周边国家及相关国家发展,从而推动中国优化经济发展空间格局的雄心。“一带一路”地区覆盖总人口约46 亿(超过世界人口60%),GDP 总量达20 万亿美元(约占全球1/3)。“一带一路”战略契合了沿线国家的共同需求,其内容包括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政策沟通、人心相通等领域,为沿线国家优势互补、开放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体现了互利共赢、包容发展的合作精神。
中国高铁外交的实施,与俄罗斯日益紧密的能源合作,设立金砖国家开发银行,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简称亚投行)以及丝路基金等等手段,都表现出中国经济外交领域的积极进取精神,也体现出中国推进“一路一带”战略的意志。中国以“一带一路”建设为纽带,以互联互通为抓手,将自身发展战略与区域合作对接,将“中国梦”与“亚洲梦”、“欧洲梦”连通,由此可以打造沿线国家合作共赢的大格局。我们可以看出,“以中国为中心”,成为这些举措最鲜明的特征。
特别是亚投行的建立得到许多国家的支持,覆盖五大洲,囊括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充分表现了中国在世界舞台上前所未有的影响力和感召力。亚投行重点支持基础设施建设,其宗旨是为了促进亚洲的互联互通和经济一体化进程,并且加强中国及其他亚洲国家和地区的合作,是首个由中国倡议设立的多边金融机构,总部设在北京。2015年12月25日,亚投行正式成立。2016年1月16日至18日,亚投行开业仪式暨理事会和董事会成立大会在北京举行。亚投行现有57个创始成员国,其中亚洲域内国家占比达到75%。目前,亚投行已收到书面申请加入材料的国家有20多个,预计2017年成员国将接近90个。亚投行发布的《2017年业务发展规划与预算》显示,2016年,亚投行共计为7个亚洲发展中国家的9个项目提供了17.3亿美元贷款。这表明,亚投行一年来的运转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成绩,这无疑有力提升了中国在国际金融领域的影响力,以及在世界上很多国家的影响力。
大力加强塑造国际机制的能力
中国大力加强塑造国际机制的能力,不断提升国际议程设置能力和国际话语权。美国具有强大的塑造国际机制的能力,甚至形成了较强的“制度霸权”,这不仅是美国软实力强大的表现,而且是其霸权体系的重要构成要素。美国学者约瑟夫•S.奈(Joseph S.Nye)认为,软实力就是国家在国际事务中通过吸引而非强制就能达到自己目的的能力,软实力资源包括文化的吸引力、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利用国际机制的能力三个方面。“当前,实力正在变得转换力更少,强制性更少,有形性更少。现代政治问题的趋势和变化正极大地影响着实力的性质和产生实力的资源。” 他还认为,在全球信息时代,可能获得软实力的国家需要具备下列三个条件:一是其主流文化和观念更接近普遍的全球规则(它目前强调自由主义、多元主义、自治);二是它最具有多渠道的交流,因而对于各种问题的定性也最具有影响;三是它的国内和国际表现能够增强其信誉。毫无疑问,中国要实现强国梦,提高软实力,就必须增强塑造国际机制的能力。
中国提升塑造国际机制能力的策略是观念先行与行动并举。中国在外交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创新性理论和观念,如能被更多国家认可,对于塑造新的国际机制就会产生很强的引导性作用。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根据国际形势的深刻变化,提出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两大主题的重要论断。此后,中国先后提出了“和平崛起”、“和平发展”等主张与理论,表达出谋求和平的真诚心愿。近年来,中国又提出了“和谐世界”、“新型大国关系”、“人类命运共同体”等理念,并提出“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强调坚持正确的义利观,加强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互鉴,提出与世界共享机遇、共创繁荣等观点。
在行动上,中国已经开始越来越主动、越来越深入地参与和影响国际机制的塑造,并不断致力于推动国际机制朝着更加公平、正义的方向转变。以“一带一路”战略为例,“一带一路”倡议具有明显的“带路效应”,一方面,将国际合作的方式引向一条新路,也就是一种无涉意识形态的合作模式,不以自身发展作为榜样、真正尊重双方主动性的合作模式;另一方面,也是将中国带向国际制度的主导型强国的道路,通过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进程中探索和总结,以及一系列项目的落地实施,中国在参与全球治理、形成国际制度方面也就能够逐渐形成清晰的认识和良好的心态,在信息、技术、能力方面对国际制度的变革和完善做出更大的贡献。
同时,中国一直为解决国际问题和维护国际秩序发挥着独特的作用,这也是中国参与塑造国际机制的一种重要方式。当前,中国并没有回避作为大国的国际责任,只不过与一些国家发挥国际作用的理念、目标和模式有很大的差异。例如:在联合国维和行动中,中国派出了大量维和部队,为非洲和拉丁美洲国家的和平与安全做出了贡献。在解决乌克兰危机、叙利亚危机、伊拉克问题、巴以冲突问题上,中国都有明确的立场和主张,并起到了重要作用。中国坚定地反对和打击恐怖主义,积极参与国际反恐合作。此外,中国在应对全球传染病威胁、气候变化、粮食安全、网络安全等全球性问题都做出了很多贡献。中国还积极主动地在国际组织中发挥作用,中国不断加强在国际组织中的活动能力,不断提升国际议程设置能力和国际话语权,并主办了多场有重大影响的国际会议,都可以说是中国力图增加塑造国际机制能力的表现。
大力提升在国际政治格局中的地位
冷战结束以来,美国成为了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在国际体系中处于霸权国地位。但是,美国的霸权国地位也受到多种力量的挑战和制约,它的力量仍然是有限的。同时,美国实力的有限性也使其在平衡自身实力各种要素的组成方面面临取舍和选择,如果处理不好,就可能削弱自身实力。美国学者开尔•吉尔森(Cal Jillson)认为,美国一方面要维持全球性的经济竞争力优势,另一方面又要保持压倒性的全球军事实力,在这两者之间保持平衡是一种悖论。可以说,尽管美国是一个超级大国,但它也并没有强大到可以为所欲为的地步。
当前,国际政治格局正在发生重大变化,大国之间的竞争十分激烈。美、中、俄三国都是天然的大国,并且都是独立性非常强的国家,从它们各自成为一个独立的国际行为体开始,这三个国家中没有一个国家曾经事实上完全依附于其他任何一个国家或者国家集团。例如:新中国成立之初,尽管外交上奉行“一边倒”战略,就是倒向苏联一边,但是,这种战略也不是完全依附苏联,并且中苏之间的这种蜜月期非常短,后来,两国关系日益恶化,以至完全破裂。再比如: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曾一度希望可以融入西方,但是,事实证明也是行不通的,后来,它与西方的关系不断紧张,并且趋于恶化。
当前,尽管美国仍然是世界第一强国,但是,中国、俄罗斯的实力都有所增强,在国际政治领域能够起到更强的主导性作用。与冷战结束之初相比,中国和俄罗斯平衡美国的能量大增,美国很难忽视这两个国家的存在了。从目前情况看,俄罗斯经济遭遇严重危机,但是,我们不能小看这个国家的生机与活力,俄罗斯绝不会成为一个一蹶不振的国家。中国发展势头强健,与美国似乎真的形成了一种守成大国与新兴大国之间的关系,两国之间有合作,并且在国际治理中相互需要,但是,两国之间又是矛盾与冲突不断;并且,美国希望中国在国际上能够承担大国责任,为国际社会提供更多的公共产品,但是,又不希望中国过于强大,危及自身的霸权地位。三国关系如何演义,将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成为国际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中国如何处理这种错综复杂的关系,也将不断考验中国人民的智慧和能力。
在新型大国关系理念的引领下,中国注重好处理对美、对俄和对欧关系,加强国际危机管控能力,主张增进互利共赢理念,摒弃零和博弈冷战思维,使中国与美国、俄国和欧洲国家的关系维护着较好的局面。特别是对美外交方面,中国提出了许多新理念和新措施,力争使中美关系避免陷入“修昔底德陷阱”,摆脱新兴大国与守成大国走向冲突对抗的老路,这一主张得到了国际社会的理解和支持。同时,中国也坚决维护本国的核心国家利益,积极进行外交拓展,取得了较好的成效。近段时间,中国外交的气质、风格和行动都在发生重大变化,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变局,其典型变化就是从“韬光养晦”到“积极进取”。这种“积极进取”的变化甚至远远超过人们的预期,并对世界政治与国际关系形成了越来越大的影响。
(作者系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教授)
【参考文献】
①[美]约瑟夫·奈:《美国霸权的困惑——为什么美国不能独断专行》,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2年。
②何志鹏:《“一带一路”与国际制度的中国贡献》,《学习与探索》,2016年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