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线上授课成了海外高校的主要教学模式。对中国留学生而言,学习模式从线下转到线上,面临不少挑战,比如如何上好网课,如何做好长时间待在屏幕前的心理调适,如何转变学习模式等。
新学期来了,有的中国留学生还将继续网课模式。说到自己的“云”留学生活,他们坦言,有收获也有遗憾。在他们看来,无论如何,这都是人生中一段特别的经历。
专业不同 网课影响不同
来自上海的戴兴邦目前正在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攻读人类学学士学位。“选择这个专业的初衷是因为我对社会文化领域抱有非常浓厚的兴趣。”戴兴邦说。
自2020年春季开始,戴兴邦已经持续上了约3个学期的网课。虽然在当地疫情控制好转时,学校曾短时间开放过小规模的线下授课,但大多数还是网课。“学生人数较多的公共课会将录制好的教学视频发布在学生系统上,方便我们随时浏览,小规模的课程在多数情况下会使用云视频会议软件来上课,期中及期末考试也都在线上作答。”戴兴邦说,“对我们人文学科的学生来说,通过网络考试影响并不是很大,因为在疫情出现之前,大部分人文类考试也是线上模式。但在完成作业方面,不能到校还是影响较大,因为需要用到的人类学权威性文献中,不少需要到线下进行借阅。同时,由于线下查阅文献受限,因此,论文的完成也是棘手的问题。”
和戴兴邦一样,同样就读于莫纳什大学的孙界读的是土木工程专业。他的网课生活从去年7月开始。工程专业学生需要参加大量的实验课,学生可以从中积累操作经验,对日后就业也有非常大的帮助。“但受疫情影响,我们只能观看教授录制的实验视频,学习效果自然大打折扣。”孙界说。
就读于加拿大布鲁克大学经济学专业的李心怡则认为,网课模式为自己提供了自由分配时间的空间。“例如经济这门课,教授会将课程视频上传到系统,方便我们随时学习。我个人习惯在一周内的两三天学习完课程,其余时间分配在兼职或阅读上。”
课堂不同 交流方式不同
对中国留学生来说,网课的一大不便是缺少了师生之间、同学之间面对面的互动交流。
“以前在课上遇到听不懂的内容时,可以与邻座的同学随时讨论。网上授课的重心则更侧重于老师传授内容,大大减少了同学间的交流机会。网课对授课老师也是一种挑战,线下课时,老师和学生之间也有互动,课堂氛围会比较热闹。在网课模式下,老师的发言得不到学生的回应,缺失了课堂讨论的氛围,以至有的老师的态度也比较消极。”戴兴邦说,“以我自己所上的网课为例,有的同学在网课上常常是关闭摄像头的,这不仅会降低人与人之间的互动需求,还会让学生和老师有一种孤独感。”
在孙界看来,上网课非常考验学生的自控力,比如缺少了线下学习的紧迫感,学生完成作业就没那么积极。“同时,网课也考验大家的线上合作能力。以我所学的土木工程专业为例,很多作业需要小组内的学生协作完成,但因大家处在不同时区,存在时差问题,协调起来并不容易,这就需要成员之间互相理解、互相迁就。” 孙界说。
正在莫纳什大学攻读植物科学专业的仲鑫辰已经上了近1年半的网课,对网课对学生之间交流的影响颇有感触。在他看来,虽然网课具有方便灵活及跨越空间的优点,学生也有更多时间查阅资料,但缺点同样不容忽视,比如留学体验不足,教学质量不如线下,尤其是学生之间的交流受限。
在仲鑫辰看来,完成线上小组作业需要大家具备较强的语言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在完成小组任务时,因为英语并非我的母语,所以我在表达观点时会遇到困难,但是小组成员对我非常友善,会根据我的学习进度来分配小组作业中我需要负责的部分。其实,线上协作对成员的合作能力要求更高。”
不畏困难 纾解压力有道
除了如何上好网课,摆在中国留学生面前的还包括如何纾解上网课带来的孤独情绪。
谈到网课之外的日常生活,仲鑫辰认为充实的课余生活是必要的。“我找了一份在语言培训机构做助教的兼职工作,不仅可以换换环境,也对我的外语学习有非常大的帮助。” 仲鑫辰坦言,也有压力比较大的时候,那时就会跟朋友们聊聊天,照顾一下宠物,以转移自己的负面情绪。
孙界对此表示赞同,“不能把时间都花在上网课上。我利用网课空闲时间,考取了机动车驾驶证。不上课的时间会出去采购、兜风,确实能起到缓解压力的作用。”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对于身在异国他乡的海外学子来说,最思念的莫过于远在国内的亲人。”戴兴邦说,“我经常与国内的家人视频通话,或者约上室友在附近的公园散散步,这也是排解孤独感的一个渠道。”
李心怡提醒,长时间困在家里上网课,社交活动少了很多,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到情绪。“不少国外高校开通了心理咨询热线,中国学子如果遇到自己不能排解的心理问题,可以拨打学校的心理咨询热线或者寻找专业的心理咨询机构进行咨询。”(王笙)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